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蔡蓁[1] Cai Zhen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1期17-24,共8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BZX097);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8ECNU-QKT011)
摘 要:与传统的理性主义解释相对,J.Haidt提出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道德判断是直觉进程的产物,道德推理的作用只是派生性的,在人际的道德讨论中为直觉性的判断做出事后的、偏袒的辩护。但是通过考察该模型受到的批评及其回应,可以看到:一方面,当Haidt强调社会性推理的重要作用时,该模型与精致化的理性主义模型的对照已经被弱化;另一方面,Haidt对慎思推理的作用所施加的限制也使该模型缺乏足够的概念资源来对直觉发展的历程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做出充分的解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