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龙霞[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27-134,共8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自设课题"马克思与当代共和主义关系研究"(1309126-09040-3191023);2013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比较研究"
摘 要:作为当代最不遗余力地捍卫康德自主性观念遗产的思想家,哈贝马斯始终不渝地维护康德自主性观念为启蒙运动至今的连续理想。交往理性方案正是哈贝马斯试图替代康德实践理性方案、以推进康德自主性事业的根本成果。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替代康德的实践理性,其用意在于消除后者的独白化性质。但是,为了达成该目标,哈贝马斯不得不抛弃实践理性本质上葆有的独立目的规定;此举所导致的结果是,交往理性最终无法充分承载康德的自主性观念。这一状况显示出,在对康德自主性遗产的改造中,哈贝马斯面临了一个介于"事实"与"规范"之间的悖论性难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7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