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东芝[1]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讲师辽宁锦州121000
出 处:《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第11期19-23,共5页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实证与规范双重视角下课外补习教育的现状及补习后果研究--以辽宁省中小学为个案"(项目编号:11YJC880066)研究成果
摘 要:课外补习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备受争议。通过对1100名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积极影响有限:对大部分小学生起到学业情绪的"安慰剂"效应,能够增加小学生在相近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胜任感。与此同时,消极作用却很明显:补习过程中学习情境的单一性不利于小学生深层次学习的发生;提前学习学校课程内容降低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补习中学习认知的偏差造成小学生后继学习困难;课外补习无法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有效援助。为此,课外补习不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常态。教育决策者应进行"公共改进",避免课外补习中的"合成谬误"现象;教师应多用鼓励性评价,努力提高对小学生的关注度;家长和教师应合力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有效学习援助;学校应制订"卓越计划",为有发展潜力和学有余力的小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