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社会心理系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农民工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及其促进策略"(13JJD1900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的社会心理适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自我建构在社会适应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三重自我是自我建构的最新发展,基于跨文化研究成果提出,认为个人的自我概念包含个体我、关系我和集体我的表征,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自我时,三个方面的自我表征存在着强度的差异。社会人口的流动性促使了不同自我凸显地转换,而不同的自我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人际交往、群体归类等社会心理适应的程度。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认为在具体研究中应该准确界定关系、集体我的内涵,对中国人自我观、不同民族和群体表征厘清中国集体主义的具体内涵等方面应加强本土化研究,对流动人口适应适应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 键 词:三重自我 心理健康 人际交往 群体归类 自我概念
分 类 号:B841[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