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2]黑龙江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出 处:《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基 金:该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厌学的内隐认知机制与咨询策略研究”(1254228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课题“高中生‘人生发展规划’设计与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研究”(FHB130459)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一课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与作课的教师一共有三位:第一位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下称L老师),第二、第三位是两位特级教师(以下分称S老师和W老师)。通过现场观摩以及事后对录像、录音进行整理、分析,笔者认为,倘若以叶澜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来看,这三节课至少达到了扎实、平实、真实的要求[1]。那些"同课异构"活动中经常出现的脱离"课标"要求为"异"而"异"、离开教材内容盲目求"异"、不顾学生实际"标新"迟到现象广泛存在,应对的角度与方式也有所不同,解决策略的差异缘于对迟到理解的不同。迟到在本质上是对时间契约的违背,迟到现象从层次上可以分为时间契约的不履行、时间契约的破裂、时间契约的违背三种。其内在的心理逻辑也对应着三个层次:对规则与纪律的冲击、对制度伦理的打破以及对家庭、学校权力结构的挑战。时间契约作为学校规则执行的重要方式,是学校德育的有效提升点,对应三种解决模式:预防模式、应对模式及“六步”的综合模式。只有了解时间契约的深层心理逻辑,才能真正处理和解决以迟到现象为代表的学校规则问题。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文化科学—教育学;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