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录取方式下大学生主观匹配度及其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聂晶[1] 周智清[2] 黄峥[3] 姚翔[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1 [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3]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教育科学文摘》2015年第2期87-89,共3页Educational Science Abstracts

摘  要:对高考录取和高考改革的研究虽然涉及了高校录取的许多方面,但少有研究通过学生在高校当中的表现来反思录取过程。类似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考分数或是志愿填报方式上,所选择的研究变量多为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业表现,鲜少有研究针对的是不同的录取方式下学生的对比,也鲜少有研究涉及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态度与行为。但其实,学生在高校中的态度与行为可能比单纯的学业表现更为重要,因为学生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决定学生的状态,学业表现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体现。

关 键 词:录取方式 大学生 匹配度 志愿填报方式 高考改革 高考录取 高考分数 高校 

分 类 号:G632.47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