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赖玲云 

机构地区:[1]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广东广州511431

出  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9期216-217,共2页

摘  要:时至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实效究竟如何呢?转变观念,首先就是认真建立起“五育并重,道德教育为先”的观念。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建筑人格的基础”。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为了更好的育人,而所谓人才,应先是学会做人,然后才能成才,做好人的同时才能成为国家、民族、人类的有用之才。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为先,在全面评价学生时“以德为先”,在统筹各项工作时“以德为先”。其次,树立学生是道德活动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学上一个重要的命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这一变化令人感到欣慰。这种变化似乎更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道德教育为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因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成为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

关 键 词:学生 道德教育 主体性道德人格 

分 类 号:G41[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