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赖玲云
机构地区:[1]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广东广州511431
出 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9期216-217,共2页
摘 要:时至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实效究竟如何呢?转变观念,首先就是认真建立起“五育并重,道德教育为先”的观念。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建筑人格的基础”。道德教育说到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教书是为了更好的育人,而所谓人才,应先是学会做人,然后才能成才,做好人的同时才能成为国家、民族、人类的有用之才。只有确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以德为先,在全面评价学生时“以德为先”,在统筹各项工作时“以德为先”。其次,树立学生是道德活动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学上一个重要的命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这一变化令人感到欣慰。这种变化似乎更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道德教育为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因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成为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话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