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门“天泉证道”考辨--以“四句教”、“四有”和“四无”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国元[1] 

机构地区:[1]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省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号为JD2014003的科研成果

摘  要: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的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理解,并对两位弟子的疑难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史称“天泉证道”。在“天泉证道”的记载上,《传习录》下、《年谱三》和《天泉证道纪》是三条最为基本的文献。

关 键 词: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王龙溪 弟子 

分 类 号:B248.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