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元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四句教大公辨证心外无物亲民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论——兼论钱绪山对阳明心学的思想叙事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邓国元 
贵州省国学单列项目“阳明学四句教与中晚明理学发展衍化研究”(项目编号:19GZGX32)的阶段性成果。
“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形成建构中的标志性事件。《行状》嘉靖本、全书本《年谱》所载内容的差异,表明围绕阳明龙场悟道的记述存在特定形成过程,体现出以钱绪山为代表的心学思想叙事立场。“致知格物”的主题,“圣贤之学”的定位,尤其...
关键词:王阳明 龙场悟道 钱绪山 思想叙事 心即理 
王阳明“临终遗言”献疑与辨证--兼论《阳明先生年谱》嘉靖本与全书本的差异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邓国元 王大印 
贵州省国学单列项目“阳明学‘四句教’与中晚明理学发展衍化研究”(19G2GX32)。
文本的差异要求我们思考阳明“临终遗言”,全书本《年谱》所载的“此心光明”,还是黄绾《行状》中的“为可恨耳”?与《哀感》《当道书》的论述相“矛盾”,表明周积问阳明遗言的情形是绪山编著《年谱》过程中的人为设计。嘉靖本《年谱》...
关键词:临终遗言 此心光明 为可恨耳 《阳明先生年谱》 嘉靖本 全书本 
行为主体与存有本体——王阳明“心外无物”研究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21年第4期75-83,共9页邓国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编号17ZDA013);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阳明学‘四句教’与中晚明理学发展衍化研究”(编号19GZGX32)的阶段性成果
以"物"为"事",阳明"心外无物"在于揭示"行为物"不能离开行为主体存在,强调行为主体在实践中的自足性与主宰性。"山中观花"章涉及的问题与讨论不仅表明阳明"心外无物"需要面对自在物的问题,更说明当"物"为自在物时,该命题需要"新"的阐释...
关键词:心外无物 行为主体 存有本体 
钱绪山对阳明学“四句教”的诠释——以“无善无恶”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64-71,共8页邓国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晚明心学发展视野下的阳明学‘四句教’哲学思想研究”(17YJC 72003)。
钱绪山对阳明学“四句教”的诠释是考察阳明学“四句教”的重要内容。在“天泉证道”中,钱绪山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在坚持“四句教”“一毫不可更易”的前提下,又对“四句教”有着具体理解。相较于王龙溪,王阳明在“天泉证道”中更偏向...
关键词:钱绪山 天泉证道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廓然大公 虚灵 
王门“天泉证道”探释——以束景南先生“王门八句教”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86-93,共8页邓国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17ZDA013)的阶段性成果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重要命题。“天泉证道”是围绕“四句教”而发生的思想史事件,“天泉证道”是证“四句教”之道。然而,束景南先生力排以往的传统看法,认为“天泉证道”是证“王门八句教”之道。具体而言,束先生认为《传习录》...
关键词:天泉证道 四句教 王门八句教 廓然大公 超越性 本体与工夫 
论王龙溪语境中的“四有说”——兼论钱绪山在王门“天泉证道”中的观点立场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0期119-125,160,共8页邓国元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重大项目“东亚阳明学与阳明文化研究”(16GZGX03);贵州省社科一般项目“善恶视野下的王阳明道德哲学研究”(16GZYB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嘉靖六年'天泉证道'并无'四有说''四无说'的提法,二者是王龙溪后来才提出的事实,形成龙溪语境中'四有说'的特定论题。传统学术和现代学界的相关论述,不仅表明龙溪语境中'四有说'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说明还有待考察的空间与必要。立足嘉...
关键词:王龙溪 “四有说” 钱绪山 “天泉证道” “四句教” “后天诚意” 
“廓然大公”与“无所偏倚”——王阳明“四句教”之“无善无恶”原义探微被引量:4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25-31,共7页邓国元 秦佳慧 
贵州省2016年社科一般项目“善恶视野下的王阳明道德哲学研究”(16GZYB60)
基于“四句教”先于嘉靖六年“天泉证道”的事实性前提,《稽山承语》第25条是考察阳明“四句教”最基本的文献,并以之推定阳明提出“四句教”的时间当在嘉靖四年十月至嘉靖五年春末之间。阳明对“正心”、“未发之中”的诠释,揭示心体...
关键词:“四句教” “无善无恶” “廓然大公” “无所偏倚” “物来而顺应” 
王阳明思想“最后定见”辨证——兼论“四句教”与“致良知”之间的思想关系被引量:4
《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邓国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晚明心学发展视野下的阳明学‘四句教’哲学思想研究"(17YJC720003)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变化发展,钱绪山、王龙溪和黄梨洲有不同的概括与说明。这些不同的概括与说明不仅揭示了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同时也呈现了人们对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差异化理解。面对阳明思想变化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思想关系 致良知 四句教 王阳明 形成发展过程 辨证 思想变化 复杂性 
吴震:《阳明后学研究》(增订本)
《哲学门》2018年第1期301-310,共10页邓国元 
贵州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善恶视|野下的王阳明道德哲学研究”(16GZYB60)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开创的阳明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对象。明末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可以说就是以阳明学为核心内容的一部断代哲学史。当然,无论是就阳明学本有的广义和狭义之别...
关键词:阳明后学 《明儒学案》 阳明学 中国思想史 地位和意义 黄宗羲 王阳明 增订本 
王门“天泉证道”考辨--以“四句教”、“四有”和“四无”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5
《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邓国元 
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项目号为JD2014003的科研成果
明嘉靖六年(1527)丁亥夏,王阳明出征前往广西的思恩、田州两地,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暴乱。在出征前夕,阳明应两位弟子钱德洪与王龙溪之请,在家乡的天泉桥上阐发了对自己晚年所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
关键词:四句教 “四有” 考辨 《传习录》 少数民族 王阳明 王龙溪 弟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