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国元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3期81-87,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晚明心学发展视野下的阳明学‘四句教’哲学思想研究"(17YJC720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变化发展,钱绪山、王龙溪和黄梨洲有不同的概括与说明。这些不同的概括与说明不仅揭示了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同时也呈现了人们对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差异化理解。面对阳明思想变化发展的复杂性,以及绪山、龙溪和梨洲等人的差异化论述,阳明思想的最后阶段,即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无疑是最需要考察的问题。就相关论述来看,如何正确理解和定位龙溪《滁阳会语》中“逮居越以后”一段文字可谓是此问题的关键。而无论是就阳明的思想实际,还是学界的具体研究,四句教与致良知之间的思想关系,以及二者何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又是此问题的实质所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