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国元[1] DENG Guo-yuan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64-71,共8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晚明心学发展视野下的阳明学‘四句教’哲学思想研究”(17YJC 72003)。
摘 要:钱绪山对阳明学“四句教”的诠释是考察阳明学“四句教”的重要内容。在“天泉证道”中,钱绪山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在坚持“四句教”“一毫不可更易”的前提下,又对“四句教”有着具体理解。相较于王龙溪,王阳明在“天泉证道”中更偏向于钱绪山的立场和观点。从“四句教”本身以及后来产生的思想影响来看,“无善无恶”是考察钱绪山对“四句教”诠释的中心。钱绪山对“无善无恶”的诠释与阳明相一致,在于揭示和强调心体“廓然大公”、“物来而顺应”的体用本质。在《复杨斛山书》中,通过对“后世格物穷理”之学“先存乎一善”“定理”观的反省,钱绪山指出阳明“无善无恶”的提出在于揭示至善心体的“虚灵”本质,“虚灵”是他诠释“无善无恶”的核心观点与独特创见。钱绪山在“无善无恶”诠释上的问题意识与创见观点,对丰富阳明学“四句教”的思想意涵具有积极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