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耀中[1]
出 处:《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9期90-97,共8页Social Science Front
摘 要:在现存众多的宗教造像或造像碑中,有一类被称为"四面像碑"的佛像碑刻比较特殊。它作为宗教观念的一种反映,有着更复杂的内容。在外来文化传入之前,古代中国是没有诸如四面像这样的概念的,更不要说找到实物了。考察目前存世的四面像碑,至少可以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这些四面像碑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时间一般为唐以前,而以北朝时期为主。二是这些四面像的造型,不管它是属于何种类型的,不管是碑形还是具像的四面,都是来自于印度,并被华土的人们视作与佛教相关。三是华土的碑四面所镌之像往往有主次之别,此或许反映了印中之间的一种观念变化。四是四面或四方佛像碑主要体现着信徒的做功德愿望,而四面佛之像碑或许仅仅是作为一个崇拜对象。或许因为如此,四面或四方佛像碑之数量要远远多于四面佛之像碑,因为做功德是一种普遍的信仰表现,而四面佛很可能是较特殊教义里的崇拜对象。
关 键 词:四面像碑 北朝 四面佛像 功德愿望 印度佛教 婆罗门
分 类 号:K879.3[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