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

作品数:14662被引量:12278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邵正坤张承宗杨朝蕾刘志生梁满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艺术源流及其佛教图像研究
《艺术教育》2025年第4期122-125,共4页王姝诺 
汉魏晋南北朝墓室壁画艺术既受到汉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传播及影响力逐渐增强,也反映在墓室壁画的绘制上。文章通过分析该时期墓室壁画中的佛教主题、佛陀形象和图像符号...
关键词:汉魏晋南北朝 墓室壁画 佛教图像 艺术考古 
《东晋南朝服饰研究》评介
《美育学刊》2025年第2期I0009-I0009,共1页潘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受朝代更迭影响,一部分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一部分随晋室南迁,建立东晋政权。所谓“衣冠南渡”,即东晋服饰一方面承袭汉魏衣冠,一方面与少数民族服饰融合。此后的南朝宋、齐、梁、陈继承东晋服制,汉魏服饰与胡服...
关键词:南朝宋 东晋南朝 北方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服饰 三国两晋南北朝 单轨制 六朝时期 
把握核心特征,提升解题效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阶段知识为例
《教学考试》2025年第17期44-47,共4页张鑫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分裂战乱时代。在冲突与融合中,这一阶段也产生了民族交融、政治制度、经济开发与思想文化方面的诸多成就,承载着中国绵延不断的文明,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历程中的重要篇章。通过...
关键词:宏观把握 二轮复习 冲突与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 民族交融 演进历程 文化融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骈文批评通史”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中国骈文批评通史”是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该项目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重要的学术价值、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研究内容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共包括六个部分...
关键词:骈文批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内蒙古民族大学 刘勰《文心雕龙》 南北朝时期 招标项目 学术价值 重大项目 
茶与廉
《中国纪检监察》2025年第5期55-55,共1页南季轩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与廉自古便紧密相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以茶养廉”的观念,当代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也曾提出了“廉、美、和、敬”的茶德观。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紧密相连  
细数历史上的供养钱
《中国收藏》2025年第3期32-35,共4页陆昕(文/图) 
在2024年第9期《中国收藏》杂志中,民俗钱币收藏家陆昕先生为我们带来关于佛造像钱的精彩讲解。本期我们呈现该系列文章第二篇,聚焦历代供养钱,从唐朝横跨至明清,深入展现佛造像钱文化。唐朝 佛教自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
关键词:供养钱 佛造像 汉明帝 魏晋南北朝时期 钱币 收藏家 唐朝 民俗 
“能破巨暗”
《炎黄春秋》2025年第3期14-14,共1页
智顗大师系天台宗创始人,按照他的观点,获得智慧的方式是“观”。他将禅定比作密室,“观”比作明灯,称“若能修定,如密室中灯,能破巨暗”。魏晋南北朝是“文”的自觉时代,本质是人的自觉,人开始发现自身存在,能真切体会并表达自我。如...
关键词:真切体会 能破 魏晋南北朝 天台宗 人的自觉 自觉时代 人的存在 表达自我 
导致亡国的失败演讲
《学习之友》2025年第3期11-11,共1页田野 
南北朝的时候,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字叫高纬。高纬为了向大臣们炫耀自己的宠妃之美,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赛殿上,让大臣们参观。这就是“玉体横陈”这个成语的来历。北周皇帝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兵分三路,向...
关键词:冯小怜 替天行道 高纬 北齐 南北朝 
文房四宝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适读)》2025年第3期7-8,13,共3页
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南宋初年,陆游甚至把“文房四宝”叫作“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十独相依。”“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
关键词:文房四宝 陆游 水复山重 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帖派笔法与碑版笔法区别考
《书法》2025年第3期72-75,共4页杨二斌 石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代书法文献综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是由隶书俗写逐渐演变形成的新的正体。由于书写环境及介质的不同,笔法发展分为两条主线。其一为南朝帖派笔法,以“一拓直下”法为主,逐渐脱去分书笔意,强化端折点,在发展中逐渐弱化笔画中截;其二为北朝碑版笔法,其...
关键词:魏晋古法 中原古法 一拓直下 中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