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朝晖[1]
机构地区:[1]济南职业学院
出 处:《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第19期6-10,59,共6页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摘 要:产生于大工业生产社会的现代课程范式的基本特征包括课程目标的预定性、课程知识的确定性、课程实施的控制性、课程评价的等级化。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后现代课程将人们的视野从封闭、简单、线性的世界拓展至开放、复杂、非线性的现实,课程只有在开放关系、交往关系中才能存在,并且是一个持续自组织的过程。现代课程范式向后现代课程范式转向的本质是教师思维之“关系思维”的转向与课程实践之“实践智慧”的转向。
关 键 词:现代课程范式 预定 自组织 耗散结构 后现代课程范式 关系思维 实践智慧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