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心理学意义——以“坐井观天”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长丰[1] 叶明芬[1] 

机构地区:[1]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  处:《时代教育》2015年第22期25-25,29,共2页Time Education

基  金: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研课题“基于生活的心理学课程开发”(项目编号:2009115)

摘  要:“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地折射了生活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两类人之间的沟通困难和交流障碍。教师如何改善沟通技巧、增进师生交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研究者设想将青蛙和小鸟的身份转换成学生与教师,从最近发展区原则、启发性原则、移情原则等三个方面探讨语文课程教学中心理学意义的实现,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 键 词:最近发展区原则 启发性原则 移情原则 

分 类 号:G424[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