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心舟[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82
出 处:《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第11期75-80,共6页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尊严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4BZX072
摘 要:黑格尔把苦恼意识界定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产生分裂时的意识形态。这种分裂经常导致宗教精神的产生。在罗马基督教中,个人自由的觉醒冲击了古希腊的伦理社会。此时个人的自由是抽象的,它采取一种宗教性的、沉思的态度。在现代语境下,个人自由得到了比中世纪更具体的规定,即自由被界定为法权。它采取一种世俗化的欲望和劳动的态度,其典型代表就是马克思·韦伯所论的新教伦理。而苦恼意识和新教伦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当伦理的共同体面临分裂、宗教的作用面临衰落时,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秩序该如何建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派则试图走一条更为"现代"的道路:在现代法权理论与经济学的背景下重建道德秩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