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仁”的“我”是谁——朱陆对为学主体的认知差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辛晓霞[1] 

机构地区:[1]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300384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60-65,共6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3AZX011

摘  要:朱学的为学工夫倾向于向所有人提供一种全面实现人格发展的方法,而陆学的为学工夫更适用于天赋异禀的人。这两种教法适应于不同资质的学者,可以说在不同的范围内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是,显然现实中资质普通的人是普遍的大多数,陆学工夫的实践意义比较有限。相比之下,朱学的为学工夫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学派的命运不仅仅取决于理论的合理与否,其实际可操作性、适用范围的大小都是影响因素。为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以"性相近"为前提,也要立足于"习相远"。了解于此,对今天复兴儒学也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圣人 仁义 为学工夫 朱陆之争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44.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