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兰诗》的文化意蕴——以“唧唧复唧唧”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其勇[1] 

机构地区:[1]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年第1期65-66,共2页Modern Chinese

摘  要:素有"乐府双壁"之称的《木兰诗》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作为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它通过直言叙述并结合铺排、象声、悬念等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木兰这一真实感人的女英雄形象。其语言朴实,情真意切,也因此作为经典篇目被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录,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木兰诗》最早见于陈朝释智匠编选的《古今乐录》,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并且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等语,可以确定其产生地域在北方。

关 键 词:《木兰诗》 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 北朝时期 黑山头 英雄形象 苏教版 等语 人教版 诗歌意境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