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康宇[1]
出 处:《哲学动态》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儒家诠释学研究"(13YJA720006);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儒家四书学研究"(14D06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朱熹将工夫分为"实践"与"涵养"两个部分,通过"知行"、"读书"、"诠释"等相互关系的探讨,建构出以"体验之学"为特征的经典诠释学说。该学说以工夫论为核心理论,讲究"身心一体"、知行间既有先后又有平行,并兼具"诠释循环"特质。为了突显工夫,朱子修订了儒家读书次第,发明出以"广义实践"为基础的诠释方法。然而,在彰显"主体性实践"的同时,朱子诠释学亦遭遇内在难题,需从"解释的张力"视角化解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