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译的世界文学性——以《竹里馆》英译为例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琳[1] 曹培会[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作者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YY012)

摘  要:戴维·达姆罗什将世界文学定义为: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椭圆形折射,是从翻译中获益的书写结果 ;是对遥远的时空世界进行超然解读的阅读方式。该定义不仅揭示了翻译在建构世界文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而且其文化双折射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文学翻译中的创译机制。本文在这一定义的观照下,分析了王维诗歌《竹里馆》的英译文的世界文学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庞德的创译体现了原诗的自然基质和其倡导的意象—漩涡主义诗学主张的结合;斯奈德赋予了译诗荒野精神,籍此发出了荒野哲学的呼声。欣顿基于对深层生态主义与道/禅哲学在精神内核上的共通性,凸显了其译诗的禅思与诗情的融合,解读出了诗歌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层生态主义原型。来自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位译者的迥异的创译行为表明,在由源文化与东道文化的亚文化形态的共同建构的新的语境架构中,译者对原诗进行了折射性的翻译诗学阐释,而这恰恰促成了其英译文的世界文学性的生成。因而,世界文学诗歌不是"译之所失",而是"创译之所得"。

关 键 词:世界文学 创译 中国古典诗 《竹里馆》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I04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