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远波[1]
出 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的形象’塑造及其教育意义:基于清末以来小学语文教材的视角"(15YJA880014)
摘 要:识字教育,不仅仅是对字的认读写用问题,同时还蕴含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中国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借助人名识字,在清末语文独立设科时,人名设计以突出姓氏为特征,几乎每个人名都离不开姓,折射出浓厚的中国传统家族观念以及忠孝为本的立学宗旨;到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人名设计几乎都不带姓,表明家族观念在民国时期已开始淡化,教育要养成健全人格的共和国民,人名的选择和设计都力求跳出家族视野,凸显儿童的国民身份。尤其在人名设计方面,特别重视围绕社交应用和职业应用的国民教育而赋予人名一定的意义,呈现出服务生活日用的口语取向特征,但在专有人名的选取上却仍然以服务书面语为主。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人名的口语取向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无论是在人名的选取还是设计上,都出现了过分追求口语化的倾向,并且引发了人名选取中强化官本位意识的观念以及人名设计中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意蕴的流失等不良影响,这些都必须引起教科书编制者和使用者的重视。Literacy is not only intended to teach a word,but also spread educational values.Hence,the primary school textbooks make a point to disseminate the traditional family concept by personal names,in particular,family names by the late Qing dynasty.Not until at the Republic of China does a textbook get out of the track of personal names.A trend is formed for occupational or social orientations,but this is much abused,so a shock of cultural loss is resulted.
分 类 号:G423[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