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型社会的自律德育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萍萍[1] 勇素华[1]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苏南京210044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53-57,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十二五"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EA13038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6SJB880005)

摘  要:道德教育要培育公民的自律性,这既是基于深厚的伦理学与心理学理论基础,又是基于对转型社会特定现实的考虑。从理论上说,道德的本质在于自律,自律道德是个体道德发展的更高阶段或类型。从现实层面来看,在当前背景下,陌生人社会、网络社会与多元价值观共存之局面使他律性的道德调控机制日渐式微,由此强化了对主体自律性的诉求。在转型社会中,开展自律德育需着力于打造道德上的主体而非"遵奉者",帮助受教育者确立内在的道德动机和自觉的行为意向,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开展以理性为核心的道德能力教育。

关 键 词:转型社会:自律 他律 德育 伦理学 心理学 

分 类 号:B82[哲学宗教—伦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