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彭[1] 陈东宛[1] 吕金昌[1] 李永进[1] 刘秀峰[1] 陈东妮[1] 

机构地区:[1]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1300

出  处:《卫生研究》2017年第1期159-161,164,共4页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基  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No.2001BA804A10)

摘  要:目的掌握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常见致病菌污染现状,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依据2002—2015《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采样、实验室检测等内容。结果 2002—2015年共采集顺义区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超市、集体食堂、食品生产企业、养殖厂6类监测点,38类食品样品共计3287件,针对不同类别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创伤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EHEC)O157:H7的污染情况监测,共检出致病菌194株,检出率为5.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4株、沙门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其他致病菌均未检出。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即食食品(χ~2=204.5,P=0.000),不同类别即食食品与非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44,P=0.001;χ~2=23.334,P=0.001)。从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结果来看,即食食品炝拌菜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熟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5%和3.4%,较其他即食食品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14;χ~2=17.573,P=0.000)。非即食食品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生禽畜肉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5.1%(χ~2=74.406,P=0.000)和11.5%(χ~2=25.819,P=0.000)。结论在监测的样品中,炝拌菜和生乳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熟肉制品和生禽畜肉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北京市顺义区市售食品中主要污染菌种,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关 键 词: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控制 

分 类 号:R155.5[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