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君兰[1,2]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出 处:《文艺研究》2017年第3期38-47,共10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自选项目成果
摘 要:中国学堂乐歌在清末民初对西方音乐旋律的借鉴,使得歌词产生文字层面的新格律,如果将其纳入白话新诗的视野,可以看出这些歌词已经初步具备新诗的诸种特征。其中的转换方式和途径值得梳理与分析:首先,西式旋律为文字提供宽阔的容纳空间,学堂乐歌的语言由此从单一的文言拓展为文白掺杂的形态;其次,正是因为学堂乐歌的语言基底有所更新,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论其对于白话新诗从"格"到"律"的内部建构;再次,这种建构不是直接产生,学堂乐歌要呈现出属于文字的质感,还需经过从"唱"到"读"的转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