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培高[1]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17年第2期99-107,共9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两宋<中庸>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5BZX06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四书’学史"(13ZD06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北宋<四书>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2016T90867)
摘 要:在先秦,以尧舜为首的道统谱系始于孔子,为子思、孟子所继承,而以伏羲为首的谱系始于《易传》,为荀子所继承。虽然这两种谱系在历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主张后者的儒士占绝大多数。从董仲舒至孔颖达期间的儒士,虽然他们所建构的道统谱系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们的谱系则与孔子、子思和孟子有较大不同,皆由尧舜往上进一步追溯。面对佛教的挑战,韩愈、柳开基本上继承了思孟学派的观点并皆以道统继承者自居。然而朱熹则吸收了李翱、张载、二程等人的思想,在《〈大学〉、〈中庸〉章句序》中把道统谱系溯及伏羲、神农、黄帝并把子思、孟子作为道统的重要传承者。显然,这是对思孟学派道统谱系的发展,以此回应佛教的挑战,而且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从而使这一谱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稳定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