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间性视阈下的民族互嵌及其政策意蕴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世靓[1] 纪晓岚[1]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出  处:《理论导刊》2017年第6期23-25,29,共4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海省民族互嵌型社区的现状及建设路径研究"(15BSH117);2014年度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西藏农牧民的可持续生计与就业问题研究"(14BMZ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的民族互嵌研究还应关注民族间交往互动的隐形地带,即文化间性。实现交往理性、促进民族互嵌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就不同民族而言,主体与主体互为条件的共在是各民族文化间性存在之前提;二是理解差异,尊重他者,运用文化对话及有效沟通,承认并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性;三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导向,确立不同民族主体间共识的基本规范,增强国家认同。基于文化间性理论,反思我国民族政策,应注重新时期文化弱势民族和新生代少数民族群众的"互主体性愿望",在深刻理解多民族文化包容性的基础上努力促成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关 键 词:文化间性 民族互嵌 交往理性 民族政策  

分 类 号:D63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