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的“第三空间”——以巴顿·华兹生英译《枫桥夜泊》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怡 吴琪[1] 

机构地区:[1]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北方文学(中)》2017年第12期231-231,233,共2页

摘  要:译文与原文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译本是属于“第三空间”的一种“异质性”。“第三空间”作为一种文化之间模糊的“临界”状态,是一种文化符号经过挪用、解读、构建和历史化形成的话语场。在“第三空间”内诗歌译本的“杂合性”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词汇、风格、文化等方面。

关 键 词:诗歌翻译 第三空间 巴顿·华兹生 杂合性 

分 类 号:I046[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