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孙龙指称论语义学思想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胜强[1] 田凤琳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逻辑与信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8

出  处:《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资助项目:15&ZD073

摘  要:从传统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说,中国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上乘的表现,但从符号学和现代语言学的视角看,先秦时期的中国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传统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墨子、孟子、公孙龙、荀子等诸子及其著述在其名实理论的基础上,就对今人所指的语义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在先秦诸子的著述里,公孙龙名实理论中表现出来的指称论语义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特别是他的《指物论》对指称论语义学思想的探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标志着先秦指称论语义学思想的形成。

关 键 词:公孙龙 《指物论》 指称论 语义学 

分 类 号:O81[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