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论

作品数:87被引量:14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寅怀宁宁关兴丽周北海王宁宁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命题主义指称论解决空名难题的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83-191,208,共10页高贝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T-模式紧缩主义方法论研究”(23CZX06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极小主义真理论的哲学方法论研究”(GD23XZX08)。
命题主义指称论运用紧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指称,以命题成分间的指称关系限定名称的指称。命题主义指称论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理解语言与世界之间指称关系的方法,这为解决空名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空名难题是指空名是否有意义、空名语...
关键词:空名 指称 意义 命题  
心智行动视域下的矛盾信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50-51,共2页雒自新 
在描述论和指称论之间的“战争”中,弗雷格之谜扮演着枢纽性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弗雷格通过提出该谜题表明,在含有“知道”“相信”这样的命题态度报道句中,单称词项的认知价值与其普通指称必须是不同的,而自己提出的描述理论可以合理...
关键词:认知价值 克里普克 命题态度 弗雷格 描述论 枢纽性 指称论 视域下 
指称论、指称论证与指称测试被引量:1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104-111,159,160,共10页梅剑华 
在分析哲学中,指称论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本身是语言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弗雷格、罗素为代表的描述理论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为代表的因果历史之间的争论构成了语言哲学的主要版图。从上个世界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哲学家将指称论...
关键词:指称 指称论证 实验哲学 语义学 本体论 
指涉方式与语言整体观视角下的名称理论
《复印报刊资料(逻辑)》2022年第4期18-25,共8页周北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科学视域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2&ZD119)阶段性成果。
关于名称和指称的关系有两大对立的名称理论,描述指称论和直接指称论。前者认为名称是通过涵义或特征描述指涉事物的,后者认为名称如同贴标签一样直接指涉事物,没有涵义或特征描述。二者都首先从专名开始研究,并随后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到...
关键词:描述指称论 直接指称论 指涉方式 初始名称 定义名称 
新指称论改变分析哲学进程
《财新周刊》2022年第38期96-96,共1页梅剑华 
2022年9月15日,20世纪分析哲学最后一个标志性人物索尔.克里普克(Saul A.Kripke)离世,享年82岁。克里普克1940年出生。他少年英才,6岁自学古希伯来语,9岁读完莎士比亚,小学就掌握笛卡尔和基本算术,17岁写出模态逻辑的完全性定理的证明,...
关键词:希伯来语 模态逻辑 克里普克 指称论 分析哲学 标志性人物 
指涉方式与语言整体观视角下的名称理论被引量:1
《哲学分析》2022年第3期137-150,199,共15页周北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科学视域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2&ZD119)阶段性成果。
关于名称和指称的关系有两大对立的名称理论,描述指称论和直接指称论。前者认为名称是通过涵义或特征描述指涉事物的,后者认为名称如同贴标签一样直接指涉事物,没有涵义或特征描述。二者都首先从专名开始研究,并随后将自己的理论推广到...
关键词:描述指称论 直接指称论 指涉方式 初始名称 定义名称 
《荀子》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及意义被引量:1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14-126,共13页戚金霞 
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荀子》不仅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论述,还包含了很多关于语言的讨论。20世纪初,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语言哲学在现代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荀子》关于语言的论述不仅涉及...
关键词:语言哲学 约定论 指称论 认知语言学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指称论的批判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5期170-171,共2页刘雯雯 
指称论是一种普遍的语言观,它将语词代表的对象当作语言的意义,这种观点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是很成问题的,他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并提出另一种观点:习得语言的目的不在于指称某物,而在于使用它。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指称论 奥古斯丁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外语学刊》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刘琼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虚构的哲学语言意义研究”(17FYY019)的阶段性成果。
大部分语言哲学家比较认同直接指称论在名称的起源、名称的内涵与本质属性关系、摹状词构成专名意义的充分必要条件3个方面对描述性理论的批判。如果这种批判对于真实存在对象的名字有效,但对于虚构对象是否有效则存在严重质疑。本文着...
关键词:虚构人名 内涵 摹状词 直接指称论 描述性理论 
汉语会话中的分类行为及相关理论意义和语言教学应用被引量:15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期11-22,共12页陶红印 
洛杉矶加州大学教师科研基金“汉语互动语言学”研究项目(Academic Senate Faculty Research Grant 2019-2020)
本文讨论汉语会话中的"分类"话语行为。"分类"行为包括明确或隐晦地将人或事物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谈话活动。会话中的分类活动有比较系统的言语表达形式,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类:客观描述、主观分类和主客观混合分类。分类活动常常不单是说...
关键词:分类 语言单位 指称论 交互主观性 临时范畴 汉语篇章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