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态度

作品数:75被引量:1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宋荣江怡晋小涵唐正大吕宗慧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命题与命题态度——对杰弗里·金谓词策略的反驳
《逻辑学研究》2024年第5期71-94,共24页杨博文 
关系分析理论指出,形如“阿奎那相信上帝存在”的语句为真,当且仅当主体与命题处于特定的命题态度关系之中;其中从句为指称某命题的单独词项。但替换失败论证对此提出了质疑:若上述理论为真,那么两个指称同一命题的表达式在外延语境下...
关键词:命题态度 关系分析理论 替换失败现象 谓词策略 
替换原则的语用辩护何以不可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郭立东 
根据朴素指称主义,专名的语义内容是专名的指称,共指专名在语句中相互替换不改变语句的真值。然而,存在着共指专名相互替换的命题态度报告,被普通语言使用者在直觉上认为有不同真值。很多朴素指称主义者试图给出一种语用辩护。即,这样...
关键词:专名 替换原则 语用学 会话蕴涵 命题态度 
从语篇关系再探现代汉语“怀疑”的语义
《世界汉语教学》2023年第4期478-491,共14页刘莹 史文磊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分析性词汇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研究”(21BYY03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汉语非组构性历时演变与语言演变规律研究”(18ZDA292)的支持。
既有研究一般认为汉语中的命题态度动词“怀疑”表达“相信”和“不相信”两种相对立的语义。本文从“怀疑”适用的语篇关系出发,再探“怀疑”消歧的机制并对两解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汉语里只有一个“怀疑”,核心功能是说话人尝试...
关键词:“怀疑” 语篇关系 命题态度 认识情态 
心智行动视域下的矛盾信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50-51,共2页雒自新 
在描述论和指称论之间的“战争”中,弗雷格之谜扮演着枢纽性的重要角色。一方面,弗雷格通过提出该谜题表明,在含有“知道”“相信”这样的命题态度报道句中,单称词项的认知价值与其普通指称必须是不同的,而自己提出的描述理论可以合理...
关键词:认知价值 克里普克 命题态度 弗雷格 描述论 枢纽性 指称论 视域下 
为什么动物有隐念但没有信念?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23年第7期101-109,共9页王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动物认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BZX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许多动物都很聪明,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有思想吗?它们是理性的吗?当代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受理性主义影响,总是聚焦于动物是否拥有命题态度式的信念。一些哲学家对戴维森的解答不满意,他们提出了最小化的信念理论,以此辩护动物具备思...
关键词:动物 理性 信念 隐念 命题态度 
为什么动物有隐念但没有信念?被引量:1
《哲学分析》2023年第2期35-49,196,共16页王球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动物认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BZX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许多动物都很聪明,人们关心的是,它们有思想吗?它们是理性的吗?当代哲学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受理性主义影响,总是聚焦于动物是否拥有命题态度式的信念。一些哲学家对戴维森的解答不满意,他们提出了最小化的信念理论,以此辩护动物具备思...
关键词:动物 理性 信念 隐念 命题态度 
调侃话语的集体意向性研究被引量:2
《长沙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95-98,共4页涂靖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调侃研究”,编号:17YBA021。
意向性在调侃意义的认知建构过程中具有主导和主体作用。交际双方的命题态度是调侃话语意向性辨识的关键因素,对文本认知意向的趋同性是调侃意义的存在基础,调侃意义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集体意向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集体意向性的共有...
关键词:调侃 集体意向性 命题态度 主体 客体 
语言的本质与世界形象、人的形象——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15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39-43,共5页李洪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言哲学与语言学的整合性研究”(项目编号:10JJD74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体认语言学在几代人的期盼中问世了。文章以知晓、意见命题意向动词的语义和使用为分析对象,通过语句包含的世界形象、人形象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语言的本质,为研究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做一些铺垫性工作。
关键词:体认语言学 语言本质 命题态度 世界形象 人形象 
无定预期、特定预期与反预期情状的多维度考察——以“竟然”“偏偏”等为例被引量:29
《中国语文》2020年第6期675-689,767,共16页强星娜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7PT03)的阶段性成果。
反预期情状可分为反无定预期和反特定预期。“竟然P”成立的条件是存在无定预期E无定,多为隐性,可还原为类指句(generic sentences)。E无定和P呈现“反例-定型”关系。“偏偏P”成立的条件是存在E特定,可还原为意愿(desiderative)或期待...
关键词:反预期 无定预期 特定预期 命题态度 信息领地 叙实性 
直觉在哲学讨论中被用为证据吗?——对克莱门哈贾论证的批评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5期35-41,共7页尹智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义逻辑悖沦的历史发展、理论前沿与跨学科应用研究”(18ZDA031)。
关于直觉在哲学讨论中的论证效用的争论近年来开始进入到分析哲学学界的视野中。为此,嘉比林提出了"中心性论点",将这一争论作为一个严格的"元哲学"或方法论问题引入到哲学论域中。许多学者认为,在哲学讨论中作为证据的乃是直觉性命题,...
关键词:直觉 证据 范畴类型 命题 命题态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