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域下中秋节文化意象翻译策略浅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翔 徐少保[2] 胡晓红[1] 

机构地区:[1]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401 [2]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44

出  处:《新西部(下旬·理论)》2018年第5期104-105,共2页New Western

基  金: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河北民俗翻译--以唐山皮影为例>(编码:20170305021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民俗节日文化日趋边缘化,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英译成为当今时代的热点,中秋节作为第二大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其翻译研究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文化意象作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承载,其翻译直接影响着传统节日的传播效果。据此,本文从目的论的宏观视域,解析了中秋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提高中国民俗节日的可接受度,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关 键 词:目的论 中秋文化 意象翻译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