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英译要求中庸的回归:以“异端”的处理为例  被引量:1

7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Necessitating a Return to Centering on the Familiar: Taking the Rendition of “the Other End”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蔡新乐[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出  处:《东方翻译》2018年第5期57-66,共10页East Journal of Translation

摘  要:传统解经将"异端"划定在人事范围,今译继而将之解为异己之说、邪说、歧道、异常的学说等,而英译因此也将夫子再现为一个目光短浅、气量狭窄的人物。如此执著于字面意义,根本不顾及儒家的思想,不自觉陷入庸常,正背离"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原理。自"我方"与"他方"的最大化的角度视之,"异端"之极一定是异于我之所在的这一端,而有别于万事万物之存在、超越此世的那一端;夫子指出,攻治此"非存在之无"如同琢磨美玉,将之引入"存在之有",何害之有?如此解之,走向儒家哲学,或正意味着黑格尔所说的《论语》译犹不译的历史仍有待改写,而这只能要求中庸归来。

关 键 词:“异端” 《论语》 道中庸 英译 回归 儒家哲学 字面意义 不自觉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