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玉胜[1]
机构地区:[1]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出 处:《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17CKSJ04)
摘 要:先秦的天人合一观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中。儒家在天人合一观方面把天转换为命与人的关系。孔子区分了时命和天命;至于如何由时命达致天命,孔子语焉不详,只是强调仁礼并重。孟子在区分了存在之天(时命)和境界之天(天命)的情况下,提倡通过"求放心"的内在工夫,实现"尽心、知性、知天"三者的贯通。荀子在坚持天之两分、天人相分的前提下,倡议通过隆礼重法、"制天命而用之"的外在工夫以达"大清明"之境。道家指天为道。老子强调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据,借助贵柔和贵弱的工夫以达致"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庄子强调通过齐物与逍遥的统一以进入"无何有之乡"。墨子强调通过天志与非命的统一以实现"兼爱"乌托邦。法家强调通过道与德的统一以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制社会。儒道的天人合一观体现出超越性和形而上性,而墨法的天人合一观则更多地体现出经验性和形而下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