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红梅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出 处:《语文天地》2018年第7期5-7,共3页
摘 要:语文课堂的灵魂在于不可或缺的语文味。从传统课堂到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很多教师仍然是满足于所谓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忽视了语文课堂的灵魂。散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不流于形式,去追求缺失的语文味呢?一、关于散文教学散文凭借其或优美、或凝练的语言,凝重浓郁的历史文化情怀,抒发体验者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已然成为高中语文课本中一道鲜明的旗帜。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散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传统课堂为了高考,只追求语文的工具性,模式化教学,肢解散文,驱除教学的审美目的。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改后的课堂丰富热闹,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有拓展,有品读,声情并茂,热热闹闹,一扫以前的沉闷、枯燥,课堂气氛有了极大的改观。但在热闹过后,给听者留下的只是虚空。伽达默尔说:“文学其实是一种精神性保持和流传的功能,并且因此把它的隐匿的历史带进了每一个现时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引领学生在一望而知处见技巧,引领学生在不解处见用心,引领学生在没有感觉处见匠心,这是教师要思索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1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