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白雪晴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语文天地》2018年第7期22-23,共2页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知识,以言语传授为主。因此,语言艺术对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魅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规范语言行为,提高自我修养,将语言艺术化。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情感性、激励性、哲理性和带动性。从而突出教师的优势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需要环环相扣,过渡适当。课堂上除了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和正确的引导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也很重要。教师的语言表达结合了独白式和对话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及时发现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表达优劣,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案例一:一堂优质的课离不开教师标准的普通话。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的授课,单单从学生的课堂状态就能看出其授课效果。学生在课上基本都低头做自己的事情,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独白着。这位老教师单从文化素养和底蕴上讲,是很出色的,但他的普通话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在这里笔者将举例向读者说明该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的口语问题。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篇名为《清》的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在提问的时候是这样问的:“同学们这道题选奶(哪)个?请大家解和(结合)文章,延后(然后)告诉我正确答案。”听到这里笔者很吃惊,作为语文教师最基本的素养是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是这位教师的普通话却并不符合标准,这会在教学中给学生起到什么样的示范作用?标准的普通话是保障课堂效率的基础,同时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对引导教育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这样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一定会变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5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