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钟志强[1]
机构地区:[1]南昌师范学院
出 处:《语文建设》2018年第2X期32-35,共4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编号:17CG210);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汉魏六朝咏物诗及其诗学思想研究(编号:15WX21)研究成果
摘 要:《晋公子重耳之亡》为《左传》的节选篇目。这篇历史散文因文学性强而入选中学教材。其塑造了重耳由感性幼稚的“公子哥”成长为理性成熟的霸主这一形象。相较于《春秋》,《左传》有着更为进步的思——对一批霸主贤臣给予热情的赞扬,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左传》具有崇霸的思想倾向。[1]晋文公是“五霸”中可与齐桓公并驾齐驱的霸主,是《左传》着力正面讴歌的人物之一。[2]虽然如此,我们认为,在中学课堂上讲授晋文公形象时还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进行分析。“不同角度”是指结合《史记》《国语》等不同史料,看到一个更立体也更真实的晋文公形象。“不同层次”是指须从《左传》出发来了解与人物相关事件的整个脉络,而非仅停留于《晋公子重耳之亡》一篇文章。本文拟通过晋文公报恩与报仇的表现来阐释晋文公“谲而不正”的人物形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