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0期39-39,共1页
基 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舍勒‘情感现象学’的师幼观研究”(项目编号:17YBA28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滋生出一种带有功利主义和自我主义的情感现象—“怨恨”。舍勒运用情感现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怨恨是“一种自我心灵的毒害”,在本质上是一种源于价值攀比的个体感受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怨恨的词源解释、思想来源、结构及功用,剖析其中包含的修正价值颠覆、改善自我中心主义泛滥和抑制社会泄愤的教育意蕴,进而提出道德实践和伦理学理论的一致性、学会有选择的遗忘和重建基督教的爱的秩序等措施来实现怨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分 类 号:G40[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