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建中[1] CHEN Jianzhong(Shanghai Key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Chiral Drugs,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 处:《应用技术学报》2019年第2期180-185,共6页Journal of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20102003,21702134);上海市科委基金(15JC1402200,17ZR1415200);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201701070002E00030)资助
摘 要:大位阻手性胺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医药、以及手性配体的合成研究领域[1-15](见图1)。近几十年来,手性胺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尤其是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亚胺的方法,由于其催化剂用量极少、反应条件简单、原子经济性极高等优点,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手性胺合成的研究热门[16-23]。目前,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工作主要围绕着立体障碍较小的官能团(如甲基,乙基)取代的亚胺来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催化结果[16-27]。但是,相对于小位阻官能团,含有大位阻官能团(如叔丁基)取代的亚胺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过程中,由于极大的立体障碍(见图2),往往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导致这类手性胺的合成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