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汤富华[1]
机构地区:[1]武汉纺织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19年第4期14-23,共10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湖北省2016年度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翻译诗学理论构建研究”(批准号16D052)
摘 要:翻译研究作为新兴学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学科归类,大多数讨论仍没有直面"对等"范畴的主客体对象,以至于"诗歌不可译"貌似成了一个公论。这里面其实包孕了不能译(incapable of translating)与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的层次问题。不能译是语言问题,事关译者的语感,指涉语言经验,而不可译是哲学问题,事关超验。依据实践理性传统,翻译本身的元意义诸问题应适当予以悬挂,而不是大而无当地进行无休止的讨论。假若波德莱尔的"应和"诗学思想及本雅明"可译性"本质论成立,翻译的文本意义对于译者来说是自明的,翻译"对等"的讨论意义也应随之自动消解而减弱为译者的中、外文表达能力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