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皓月[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8期90-95,共6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六朝道教变革史考”(17CZJ016)阶段性成果
摘 要:秘篆文指道教之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文字,源自于东晋时期的三皇文及灵宝五符,在南朝时期趋于规模化。秘篆文不仅以单字的形式出现,还经常作为符的组成部分。目前我们能够识别的秘篆文以单字秘篆文为主,古灵宝经之中出现的秘篆文基本上都能够被识别。而上清经之中的秘篆文数量更大,很多释文都没有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上清经秘篆文的识别率很低。上清经秘篆文有区别于灵宝经秘篆文的特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早期道教秘篆文的主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