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鸿达的数学科普读物及其教育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金霞 李春兰[1] 

机构地区:[1]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  处:《数学通报》2019年第9期6-10,共5页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a)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民国时期数学课外读物的教育价值研究”(NJSZ17028);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项目“数学文化”(291142)

摘  要:数学科普读物是人们通过课外阅读增长数学知识的良好渠道,对读者的知识面、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数学文化的吸收和传播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中国数学课外读物的引入和广泛普及起始于民国时期,薛鸿达(1917-1968)为这一时期科普读物的引进与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他并非数学科班出身,却十分关心中国数学科普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数学知识 科普读物 教育意义 中国数学 课外阅读 民国时期 课外读物 数学文化 

分 类 号:O1-49[理学—数学] K826.11[理学—基础数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