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颐[1]
机构地区:[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出 处:《文史天地》2019年第12期4-7,共4页
摘 要:一个重要的思潮或文化运动,其“文本”意义总是深嵌于社会之中,倘脱离其社会背景,无视其后果,便无法正确、深入分析它的意义.但在思想、文化史研究中,人们却总是习惯于把思想家的言论、话语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这种习以为常的“唯文本”研究,恰恰将“文本”从社会脉络中挖出,使之成为与社会变动和发展完全无关、完全隔绝的“独白”.言说没有背景,思想没有来龙去脉,郢书燕说,自难避免.现在,新文化运动之所以经常被认为是“全盘反传统”“只有破坏没有建设”,亦源于此种“唯文本”研究——新文化运动先驱人物确实不乏这类激烈论述.其实,新文化运动建树多多,最直接的一个成果,便是1922年对中国教育影响殊深的新学制的建立.1922为旧历壬戌年,因此史称“壬戌学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