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钟摆现象到融合效应——新中国成立70年课程改革的历史回眸与前景描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文辉[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出  处:《教育科学文摘》2019年第4期45-46,共2页Educational Science Abstracts

摘  要:纵观7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隐匿着“钟摆现象”的深层次问题。课程改革总是在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之间来回摆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一边倒”式地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导致了保守主义的粉墨登场;“文革”前后(1958?1977),“打倒一另立”式的改革立场招致激进主义的甚嚣尘上;改革开放后(1978?2000),复归新中国成立初期课程体系的改革路径致使保守主义卷土重来;进入21世纪(2001年至今),“重建主义”的课程范式引发激进主义的余烬复燃。

关 键 词:钟摆现象 课程范式 重建主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 激进主义 保守主义 历史回眸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