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聂海杰 NIE Haijie
机构地区:[1]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 处:《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28-35,共8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ZXB09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20185HQ005)。
摘 要:从哲学的主题和问题域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内蕴着为传统西方哲学进行形而上学奠基的存在论向度。康德的这一奠基工作包括三个环节:将一般对象划分为自在之物和现象,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对象和领域进行存在论的勘察;追溯思维的主观条件所具有的客观有效性的先天根据,对“先天综合判断”成立的根据进行存在论的规定;分析先验的图型联结感性和知性的原理和机制,对纯粹直观和纯粹知性的内在统一性进行存在论的演绎。作为这一奠基的成果,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对传统西方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变革意蕴。一是克服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为西方哲学重新赢获了形而上学的地基和领地;二是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及其能动性,从存在论层面确证了人的自由;三是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德国的哲学革命,赋予西方哲学以时代性和现代性的内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4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