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会通:晚明“居士佛教”与“阳明后学”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福滨 黄伟铭 

机构地区:[1]台北辅仁大学哲学系,中国台湾台北24205 [2]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中国台湾台南71002

出  处:《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13,共7页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自明代中叶以来,基于"良知自见"的阳明心学开始对程朱理学发起反动,加上明末时期盛行的"儒佛调和论"思潮,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晚明"居士佛教"的蓬勃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晚明"居士佛教"的繁荣兴盛,同时也直接反馈明末的社会思潮。明末"三教合流"的思潮兴起,不仅为晚明"居士佛教"的成长提供了宽广的社会背景,而且明末居士"出儒入佛""引佛入儒"的思想立场,亦与晚明丛林"援佛解儒""儒佛俱显"的圆融旨趣相互呼应,共同成为晚明思潮的主要力量。而晚明"居士佛教"对阳明心学及其流变的检讨反思,同时也影响晚明时期"道德经世"的思潮转向,并使儒家从"崇经明圣"转归为对"儒学本旨"的追寻与探究。

关 键 词:居士佛教 阳明后学 狂禅 狂儒 儒佛关系 

分 类 号:B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