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佛教

作品数:85被引量:8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桂明白文固陈永革孙昌武唐忠毛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代山林佛教的文化景观与僧俗行脚——以高鹤年为中心
《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87-93,共7页沈庭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73000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251)阶段性研究成果;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的学术论述中,救世、科学、理性、人间化等被视为近代佛教最为重要的特征,除此之外,高鹤年的《名山游访记》等文献则展现了一个文雅静谧、禅趣盎然的山林佛教景观,提供了长期被忽视的近代山林佛教形象。而且高鹤年还积...
关键词:山林佛教 高鹤年 行脚 居士佛教 
在家佛教信徒信仰模式的中国化典型:“居士佛教”之概念、内涵与近代崛起历史初探
《普陀学刊》2023年第2期56-74,336,共20页金易明 
在家平信徒,在各宗教中总是占据信徒之绝对多数,佛教亦然。除作为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尼五众外,作为在家众的优婆塞、优婆夷,始终占据佛教信徒的绝对多数。然而,尽管古今佛教居士都始终伴随着佛教而存在,并成为...
关键词:居士 居士佛教 民族传统 现实动因 
民国期间发生的居士能否加入中国佛教会的争论回顾
《普陀学刊》2023年第2期40-55,335,共17页黄夏年 
1935年召开的中国佛教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引起佛教界内僧伽与居士以及政府之间的争论,聚焦在中国佛教会整顿。政府要求出家僧尼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提高自身能力。中国佛教会的会员只能是出家僧尼,居士不得入会,是为“会内无俗,会...
关键词:中国佛教会 居士佛教 “会内无俗 会外无僧” 佛教改革 
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24-34,共11页杨吉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唐宋词中的器物书写研究”(22BZW070)。
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个侧影,士大夫化的维摩居士形象从儒佛冲突的调和、佛道精神的沟通和佛教自身的变革3个层面呈现了佛教中国化的内在可能性逻辑,其入世修行、逍遥应世、道德自救等行为方式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处世心态、人格理想...
关键词:维摩居士 士大夫化 佛教中国化 居士佛教 佛儒冲突 佛道精神 道德自救 
民国刘仁航居士佛教言行考略——以其印度考察之行为中心
《法音》2022年第9期64-66,共3页王春景 
刘仁航(1881-1938),又名刘登瀛,字镜机,号灵华,江苏徐州邳县坊上村人。幼时聪颖,9岁考中文庠生,后补廪生,“先后入读徐州云龙书院、江南高等学堂、上海广方言馆、两江师范学堂。民国肇建,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就任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
关键词:教育总长 蔡元培 上海广方言馆 江苏徐州 高等学堂 师范学校 
晚明佛教对日用家具与陈设的影响
《佛教文化》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王春华 
晚明江南地区居士佛教的盛行使禅宗、净土宗的修习仪式与各阶层民众的日常生活融合无间,这一文化语境推动了某些家具形制和陈设方式的流行。其中,椅型宽大的禅椅,短榻成为佛教居士在家禅修时结跏趺坐的方便坐具,而佛橱。佛桌、天禅几等...
关键词:净土宗 居士佛教 晚明佛教 禅宗 文化语境 江南地区 
山林與僧侣——從無相和無住的頭陀行看巴蜀的佛教地理
《唐研究》2021年第1期27-57,共31页嚴世偉 
一、引言敦煌出土早期禪宗史書《歷代法寶記》記載了唐代劍南一地的傳法譜系,其中也包含大量佛教與世俗社會互動的資料。根據《歷代法寶記》,無相逗留資州德純寺兩年後進入天谷山修持頭陀;無住在抵達劍南之後,無相曾"每日於大衆中高聲唱...
关键词:居士佛教 禪宗 修行 譜系 山林 巴蜀 
略论近代居士佛教的组织创设与制度的“入世”创新——以《世界佛教居士林章程》为例
《法音》2021年第5期25-30,共6页郭文 李凯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佛教‘道俗立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6CZJ005。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的创建及制度的"入世"创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如清末以降时局之动荡、民生之凋敝,乃至佛教自身之衰微、"入世"精神的"迷失"等,皆是其产生的内因外缘。组织,是社会制度的物质载体和基础。实现近代中国佛教...
关键词:居士佛教 世界佛教居士林 物质载体 清末以降 内因 入世 社会制度 
儒佛会通:晚明“居士佛教”与“阳明后学”被引量:2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7-13,共7页陈福滨 黄伟铭 
自明代中叶以来,基于"良知自见"的阳明心学开始对程朱理学发起反动,加上明末时期盛行的"儒佛调和论"思潮,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晚明"居士佛教"的蓬勃发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晚明"居士佛教"的繁荣兴盛,同时也直接反馈明末的社会思潮。明...
关键词:居士佛教 阳明后学 狂禅 狂儒 儒佛关系 
论太虚大师对朱熹等理学家辟佛思想的回应
《法音》2020年第5期39-44,共6页王志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对理学批判的回应与调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XZJ016。
太虚法师(1890-1947),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之一。目前学术界研究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成果非常丰富,如欧阳镇《论太虚人间佛教儒学化的特色》主要考察太虚大师引用儒家思想建构人间佛教的特征与价值[1],张雪梅《民国太虚法师的居士佛...
关键词:太虚大师 太虚法师 人间佛教 居士佛教 佛学思想 思想建构 儒学化 佛学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