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丹[1]
机构地区:[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
出 处:《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144-155,共12页Journal of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零翻译全球化社会语言学研究”(GD16CWW07)。
摘 要:一、引言国家认同研究起源于心理学,以1951年Piaget和Weil对4~15岁日内瓦儿童的研究拉开序幕。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心理学兴起,社会认同和群体理论等研究出现热潮,国家认同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重视。与此同时,全球化和区域不平衡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使国家认同、族群认同、文化冲突与融合等问题开始浮现。其中,国家认同是核心问题,国家认同是国家存在的社会心理基础,是多民族国家归属感的核心。国家认同多为跨学科研究,国外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语言学视角国家认同研究也在20世纪末逐步展开。国内国家认同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哲学、新闻传播学、涉及文学和电影学等。语言文化是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相形之下国内语言学界对国家认同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成果有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