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振成[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 处:《中国德育》2020年第8期15-21,共7页Moral Education China
基 金:河南省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河南资源与河南经验研究”(2019BJY013)研究成果。
摘 要:在教育学与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范畴中,好学往往被处置为实践论、方法论上的行为理性,而在本体论、价值论的道德品质上却鲜有有力论证与价值关注。好学究竟能否超出现象观照而上升为人的德性与德行范畴?这不仅关乎对儿童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乎儿童生命世界与道德结构的完整性生成与发展。儒学经典中很少将好学放置在与仁、智、勇之"三达德"或仁、义、礼、智、信之"五常"同等高度予以显性化德性宣示,似乎作为德行的好学并没有可靠的经典解释学支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