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7期50-51,共2页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摘 要:认知负荷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引入的,它以人类认知结构的几个方面为基础。我们对其许多特征的了解,如工作记忆、长期记忆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入该理论之前几十年就已经建立了。然而,该理论对教学设计领域的影响大多只停留在教学设计建议层面。认知负荷理论假设所有的新信息首先由容量和持续时间有限的工作存储器处理,然后存储在一个无限的长期存储器中供以后使用。一旦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限制消失,改变了我们的自身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理论收集了足够的数据来保证一个扩展的分析结果。自那以后,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工作。试图对过去20年的认知负荷理论进行总结,对该理论在国内数学课堂中的发展做一个归纳,并勾勒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