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子慎言德性之知?  

Why Is Zhu Xi So Cautious when Talking about the Knowledge of Virtu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智忠 Tian Zhizho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0年第7期49-56,共8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17ZDA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杨儒宾提出朱子慎言德性之知的问题,本文以理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认为朱子这一态度是其扬弃张载和二程相关论“知”思想的结果。张载首创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之分,这是其以本末二分模式论本体、心性之必然结果。程颐虽也强调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区分,却强调“正心诚意”工夫必须在“格物致知”上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对立。朱子慎言德性之知,与其以“理一分殊”模式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有关。朱子强调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在本源上相通、在分殊上相异,因此“格致”工夫就不可预设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对立,而应在“分殊”上见“理一”。与此相对,阳明强调“此知之外更无知”,良知必以见闻为发用。阳明此论,旨在批评朱子的“析心与理为二”,也没有预设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对立。

关 键 词:闻见之知 良知 德性之知 

分 类 号:B244.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